探索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诲
在《给教师的建议》的字里行间,苏霍姆林斯基的光辉思想如北极星般照亮教育的夜空,历经时代变迁,仍不失其指引之光。这位教育泰斗仿佛穿越时空,与教师们围坐一桌,亲切交谈,令人读后顿生柳暗花明之感。书籍一开篇,便抛出了发人深省的诘问:“一年级便有学生起步维艰,考试屡屡碰壁,至二三年级,竟有学子落魄至不可救药之地,这究竟是为何?”是学生天生愚笨,上课心不在焉,还是教师应反躬自省?面对这样的疑惑,我陷入沉思:我们这些教育者,是否真的做到了教育公正?是否真的关注到了每一个个体,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?每个孩子,无论年幼,都有其独特的思想与情感,有其别致的思维与心灵。他们不是我们展示自我魅力的道具,更不是待我们雕塑的空白灵魂。对那些被认为“无药可救”的学子,我们应给予更多关爱,洒下更多温暖阳光。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,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,要亲近他们,了解他们的困境,设计适合他们的习题。让这些孩子在思维的田野上耕耘,不应只是让他们聆听他人的答案,复制黑板上的知识,而应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,因为思考本身就是知识的运用。我们要努力让他们在每堂课中,都能收获点滴进步。
知易行难,我自省在教学之路上并未尽善尽美。我传授着相同的知识,提出相同的问题,布置相同的作业,考核相同的试卷。我意识到,我的不足,或许源于教育素养的缺失。在《教师的教育素养》中,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告诫,提升素养之路唯有读书,不断地读书,这是教师精神的需求。而我,在忙碌的教学管理中,又有多少时刻是真正沉浸于教育经典之海,汲取智慧之泉?因此,今后我定当像督促学生一般督促自己:多读书,读好书,好读书。